新世紀論壇新聞發布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1987年至2017年)

新聞發布
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1987年至2017年)

《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

(1987年至2017年)

主要結果摘要

 

20181217

一‧調查方法

新論壇和新青年論壇分析政府統計處的數據,發布最新一期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是次研究除更新了2017年的最新數據外,亦將研究的年期由過去的20增加至30年。本研究將1987年至2017年的大學畢業生以每5年一個世代作比較,收入是以2015年為基準年按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調整[1]



[1]為方便對比不同年份的收入,本研究報告中所有收入數字均經過統計處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通脹)調整。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以2015年為基準年,2016、2017以及本年度的研究報告均使用此標準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進行通脹調整。由於這與2015年報告使用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以2010年為基準年)不同,因此本次研究中經通脹調整的收入數字與2015年報告不能直接比較。





二‧主要調查結果

1.     年輕世代擁有大學學歷比例再創高峰。第七代(即1988至1992年出生)在25-29歲時,已有53.5%擁有大學學歷,這比起第六代的45.4%,進一步增加了8.1百分點。(見報告P.2-3)



2.     高技能勞工職位與大學學歷勞工增長比較:在過去30年,香港高技術職位勞工數量,由1987年的247,300增加至1,441,600人,30年間增加1,194,300人,佔整體技術職位勞工比例亦由9.8%升至45.5%。持有大學學歷的勞工數量,由1987年的131,900人增加至1,078,400人,30年間增加946,500人,雖然高技能勞工職位數目仍比大學學歷勞工多,但高技能勞工的增長在1987至1997年有顯著增長後慢慢回落,大學學歷勞工增長則相反,大學學歷勞工前期增速較慢,但在最近20年增速加快。故此,以2007年至2017年計算,高技能勞工只增長了224,600人,但同時期大學學歷勞工增加了402,400人,比顯職位增長追不上大學學歷勞工的增長。(見報告P.3)






3.     大學學歷勞工從事低技能職位比例增:雖然高技術職位比大學學歷勞工多,但並非所有擁有大學學勞工都可擔任高技能勞工,而從數據發現,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進一步上升,由1997年的30,400人,增長至2017年的177,100人,升幅為5.8倍。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比例,亦從1997年的8.4%升至2017年的16.4%新高,反映學歷和職位錯配的問題持續惡化。(見報告P.4)





4.     初入職收入中位數比較:比較第二代至第八代在20至24歲時的收入(可理解為初入職收入),當中以第三代和第四代(即1968至1977年出生)的初入職收入最高,可達到1.5萬元。最低是第七代(即1988至1992年出生),只有13100元。在第八代(即1993至1997年出生),初入職收入有顯著回升,達到14395元,接近第四代的水平。(見報告P.6)






5.     20-24歲到25-29歲的增薪比較:比較第二代至第七代由20-24歲到25-29歲的增薪速度,第二代(即1968年至1972年出生)的增薪幅度最高,可由20-24歲的13294元升至21238元,5年的薪酬有59.8%的升幅。但其後的世代增薪減慢,跌至只有第三代的49.3%、第四代的35.5%、第五代的40.3%、第六代的27.4%。到了第七代,又顯著回升至46.5%。如以同年齡的收入作比較,則以第三代最高,有2.3萬元,而第五代至第七代,收入都以在2萬元以下。綜合而言,各世代的收入增長幅度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處於高位,其後估計由於98年亞洲金融風暴所帶來的經濟蕭條,增速下降。但在第六代(2007年至2012年),雖然經濟表現不錯,收入增長卻是最低,直到最近(第七代)才好轉。(見報告P.7)





6.     不同世代在3034歲的比較:比較第一代至第六代在30至34歲時的收入。以第一代至第三代的收入(即1967年至1981年出生)相差不大,約有3.2萬元。可是,在第四代則下跌至2.9萬元,到第五代和第六代進一步下跌至2.7萬。其原因在於第四代至第六代的起薪點均較之前的世代明顯下跌,當中以第六代的初入職收入最低,只有1.8萬元,但有幸受惠於53.4%的增薪幅度,可令第六代的薪酬仍可達到2.7萬的水平。如果以增幅計算,第三代和第四代收入增速相信受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幅度最低,只有37.6%。在其後世代回升,可是由於第五代和第六代的收入中位數於25-29歲時均處於低位,因此收入增速雖然較快,但收入水平(於25-29歲及30-34歲時)仍然不能與之前世代相比。 (見報告P.8)






7.    不同世代在3539歲的比較:35至39歲是大部份人成家立室的階段,早世代和近世代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闊。第一和第二代的收入可達4.1萬元。第三代略為下跌至3.8萬元,第四代至跌至3.2萬元,第五代點為回升至約3.3萬元。同年齡的大學學歷勞工,第一代的收入比第五代高出8千元,按比例計是高出23%。雖然以增速計算,第五代有23.1%的增長,但由於在30-34歲時的收入水平為各世代最低,增幅亦只能勉強追上第四代的水平。(見報告P.9)




三‧總結


1.    年長世代的收入高的原因

今年的研究數據範圍從20年加長至30年,因此帶來了一些新發現。一般認為,早世代的大學學歷勞工,不論在起薪和增幅都享有優勢,可是,是次研究發現,其實第一、二代大學學歷勞工在職業生涯初期的收入亦不算高,經通脹調整後,他們在20-24歲及25-29歲的收入不比年輕世代為高,部分組別甚至更低。不過他們在90年代經濟繁榮期間的收入上升速度非常快,導致他們能在30-34歲以及35-39歲時擁有非常高的收入(相對於其他世代同年齡時),職業生涯更踏入高峰,而在50-60年代出生的第一、二代的大學學歷勞工,在於其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經濟環境向好的時間佔至少二十年,相信這是他們收入得到持續改善的原因。


2.    年輕世代收入有所改善

是次研究發現,第八代的初入職收入以及第七代由20-24歲到25-29歲的增薪,均有顯著改善,這反映在香港經濟穩健發展的情況下,勞動力市場昌旺,令大學學歷勞工受惠。雖然以收入水平計,新世代難以追回早世代的水平,但有別於2015年首份報告時的發現,新世代的收入是按愈年輕愈差的趨勢發展。反而在去年和今年的研究,年輕世代的收入和增薪是有所回升,可見年輕世代的向上流動性有所扭轉,得到持續的改善。


3. 高技術職位增長緩慢成隱憂

研究同時發現,香港大學學歷勞工持續增加,估計在第八代到了25-29歲時,將有六成人擁有大學學歷,可是,近十年的高技能勞工職位,又未能追上大學學歷勞工的增長,而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學歷勞工又持續增加,雖然受惠於整體勞動力市場緊張,大學學歷勞工收入仍然有所增長,但增長並非源於大學學歷動工能從事高技術職位,而是來自整體勞動力市場薪酬的改善。令人擔心的是,高技術職位增長落後於大學學歷勞工增長的情況,是一持續的趨勢。要扭轉職位錯配的問題,特區政府必須在經濟政策上有所突破,增加香港的經濟發展引擎,為青年人提供不同的創業和優質就業機會,讓他們能一展所長。


4.   樓價對向上流動的影響

另一影響不同世代收入和向上流動的關鍵原因,是不同世代的置業能力。在之前的研究發現,近世代的增薪幅度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的幅度,如果將樓價指數計算在內,收入增長被樓價侵蝕,透過置業來改善生活質素,非一般大學學歷勞工的承擔範圍之內。可是,同樣面對著樓價急升的早世代,和現時年輕世代的處境有何具體差別,我們將在《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的置業及租住能力研究報告》,作詳細分析。


詳細報告:http://www.ncforum.org.hk/file/upload/file_934_Alu.pdf

簡報:http://www.ncforum.org.hk/file/upload/file_935_hEu.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