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縱觀今次預算案﹐雖然有多項紓解市民經濟壓力的措施,但多是源自過去的政策,力度亦不算大,而預算案內有關經濟發展的亮點不多,未能反映新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穩中求變”的方針。新論壇認為,這是一份“穩”有餘﹐“變”不足的財政預算。
在錄得649億盈餘下,今次財政預算案對基層、中層及中小企,提供330億的寬免措施,回應社會就紓解通脹壓力的訴求。而在民生方面,政府再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提出增加急症及康復病牀290張、重建葵涌醫院、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元支援貧困和N無人士,都是值得支持的建議。
在中產方面,在9項的稅務優惠和一次性紓解措施中,有5項能讓中產直接受惠,但預算案沒有回應社會要求增設私人醫療保險免稅額,以及增設租樓免稅額等等進一步紓解中產經濟壓力的訴求。另外,今次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少於100億港元,從上次4倍超額認購來看,明顯不足以回應需求。
去年的施政報告之中﹐強調“促進經濟發展是政府的首要目標”,但預算案在這方面的措施著墨不多,力度不足。在扶植新興行業方面,說得比較多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這反映了政府對業界的重視,至於額外撥款5000萬供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購藏本地視覺藝術家的優秀作品,雖是值得肯定,但力度有限。就創新科技產業,報告雖然肯定了香港科研人員的國際成就,不過只是提出透過創新科技基金資助大學技術轉移的建議。有關檢測和認證產業的支援,甚至是隻字不提。另外,預算案沒有提出任何財政措施,為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發展提供助力。
在教育方面,預算案只是提出獎學金計劃,但沒有從根本著手,增加資助大學學額以提升香港競爭力和處理副學士的銜接問題。對於注資4億8千萬獎學金,資助20名傑出學生海外留學的計劃,我們認為計劃背後的理念和成效,要社會作進一步的討論。
總體來說,在高達649億的盈餘下,今次的預算案只能勉強滿足市民在紓困上的訴求,但在長遠規劃上,未能見到新政府在施政上的新亮點。而將預算注入各式各樣的基金滾存,並非作長遠的規劃,做法並不理想。我們寄望行政長官成立的多個委員會,能盡快開展工作,研究如何拓寬經濟基礎,促進長遠發展的整體策略和政策,認真落實穩中求進的競選政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