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圓中產夢: 愈年輕愈低薪 增薪幅度愈低 樓價飆升蠶食收入
2015年7月28日
近年社會對年輕人的社會流動有不少討論,其中大學學歷人士的情況尤其備受關注。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從統計處取得1993至2013年大學學歷勞工收入的數據,每5年分1代:第一代(64至68年出世)/第二代(69至73年出世)/第三代(74-78年出世)/第四代(79至83年出世)/第五代(84-88年出世)/第六代(89至93年出世),按消費物價指數調整收入後,比較不同世代的大學學歷勞工的起薪點及其薪酬增加的幅度。
研究發現,愈年輕的大學畢業生,起薪點愈低,薪酬增加的幅度也是不斷下降,反映擁有大學學歷對向上流動的作用大不如前。除了比較大學學歷勞工的中位數外,研究亦抽出收入最高的10%大學學歷勞工作比較,發現不同世代的精英大學生,也是同樣出現起薪低,增薪慢的問題,令代際差距愈來愈大。如果再引入樓價指數作分析,大學生的增薪被大幅蠶食,年輕一代大學生的薪酬貶值更為明顯。以下為研究的主要發現:
1. 愈年輕世代起薪點愈低:以中位數計,由第二代(即1969至1973年出生)至第六代(即1989至1993年出生)的大學學歷勞工的起薪點,均是持續下降。第二代大學畢業生起薪點有13,158元,到第六代起薪點只有10,860元。第六代的起薪相較第二代低17%。(見報告p.4)
2. 大學生增薪速度減慢:年輕世代的收入增長大幅放緩,大學生增薪幅度大不如前。以中位數計,由20-24歲到25-29歲,第二代大學生可由13,158元增至19,157元,增幅有45.6%。但其後的世代增薪幅度不斷減少,到了第五代只能由11,759元增薪至14,770元,增幅降至得25.6%,比第二代低了近20個百份點。(見報告p.5)
3. 不同世代收入差距拉闊:以中位數計,第一代大學生在35-39歲時收入有33,445元,第二代大學生在同年齡層收入跌至30,675元,第三代更跌至只有26,064元,特別注意的是,第三代由30-34歲到35-39歲時,收入增長僅得2%,幾乎停滯。故令同樣是35-39歲,第三代大學生比第一代大學生收入低22%。(見報告p.6)
4. 不同世代精英大學生收入差距拉闊:研究抽出不同世代收入最高的10%大學生作比較,發現不同世代的精英大學生,起薪及收入增長幅度也是出現嚴重差別。在起薪點方面,第二代精英大學生起薪有22,368元,到第六代只得18,245元,第二代起薪比第六代低近兩成。(見報告p.8)在增薪方面,由25-29歲到30-34歲,第一代精英大學生的收入可由34,211元增加至57,471元,增幅有70%,但到了第四代,只能由20,067元增至30,675元,收入增加41.6%。故此,同是30-34歲,第四代精英大學生的薪酬比第一代低46.6%,代際間的差距進一步拉闊。(見報告p.9)
5. 大學生收入增長被樓價大幅度蠶食,年輕一代大學生的薪酬貶值更為明顯。從25-29歲到30-34歲之間,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置業能力均有可觀的改善,但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年資帶來的收入增長追不上樓價升幅,第三代的薪酬下跌了14.8%,第四代更是下跌了17.1%,增薪被大幅蠶食,情況堪憂。(見報告p.16)
6. 如果以新界一個430呎單位的呎價比較,計算每一呎佔大學生收入的百份比。一呎價佔第二代初收入的33.5%,第三代為30%,第四代受惠於沙士樓價下跌,只有19.4%,到第五代就回升至30.5%,第六代更急升至61.8%。反映大學生收入被樓價嚴重蠶食。(見報告p.18)
面對實際收入增長不如之前世代,再加上樓價升幅遠遠拋離收入增幅的困境,新一代大學生的中產夢愈來愈難圓。社會應進一步了解和探討年青人向上流動的問題,而不應以過往的成功經驗直接套用在年輕世代身上,另外,政府必須從經濟、房屋及教育政策入手改善有關問題,促進社會流動。
有關數據和詳情研究報告,請見《香港各世代大學生收入比較研究報告》
http://www.ncforum.org.hk/file/upload/file_828_4jy.pdf
簡報
http://www.ncforum.org.hk/file/upload/file_829_TxN.pdf